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与医院健康教育相适应的血管外科微课视频开发(2)

来源: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0-07-13 10:43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健康教育,又称为健康宣教,是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能促进人们健康,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预防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由于学时的

健康教育,又称为健康宣教,是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能促进人们健康,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预防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由于学时的限制,外科学临床课程在课堂中更多的关注如临床表现、手术方法等主要内容,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常无法涉及,或者只是简单的一言带过,虽然在课堂上言明是自学内容,但是由于没有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自学健康教育”这一学习任务,变得空泛。这使得许多临床及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中,对病人要抗凝药物使用健康教育,“为什么要抗凝,抗凝药物的选用,多久时间来医院做凝血功能检查,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医生、护士都在做健康宣教,有时二者之间的说法无法统一,健康教育时无法传达统一准确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目标,有时反而会被病人及家属问得无言以对,使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下降。

另外,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大多采用口述健康教育模式,表达方式单一,因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不同,其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多次向患者讲解和宣教,却得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有些患者是来自全国各地,在口头宣教的过程中,常会因一些语言的差异听不明白或理解错误,往往不能正确或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会反复询问、验证,增加了临床医护人员重复讲解的负担,同时也影响治疗的近、远期效果[7]。有研究者将视频健康教育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发现视频健康教育比传统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提升患者满意度[8]。

三、意义

因此,制作与开发与医院健康教育相适应的血管外科微课视频,可以为临床医学生自学提供便利的移动的,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健康教育的微课视频资源,让临床医学生能够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和知识技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补充。同时,开发与医院健康教育相应的血管外科微课视频不仅使医学生受益,更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将视频作品上传至医院相关科室的微信平台对病人与家属开放,做好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医院中的患者也能通过视频学习康复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

[1]LeRoy A.McGrew.A 60- 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93(7):543- 544.

[2]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 13.

[3]寻尚同,孔大军.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医学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6(4):278- 280.

[4]钱 红,黄民江,刘理静.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1674- 1675,1680.

[5]杨 慧,徐慕娟,朱正刚.基于微信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护理管理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2(12):53- 55.

[6]陈智敏,吕巾娇,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8):20- 27.

[7]杨金旭,徐 琳,鲁 艺,等.音视频在神经内科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33):4175- 4176.

[8]沈丽娟,韩 慧,钱建峰,等.视频信息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1):10- 12.

一、微课发展的现状分析(一)微课的定义。随着“微博”“微信”“微电影”等的相继出现,人类已逐渐进入了“微时代”。 微课,是一种相对于传统教学模式而言的形式微小、内容简短的课程模式,通常由短时间的微课视频(不超过10分钟)为主要载体,针对某个学科的一项知识点或教学环节(如学习活动、主题、实验、任务等)而设计开发的一种情景化、支持多种学习方式的在线视频课程资源。因其具有持续时间短、容量小、内容凝练且重点突出、实施灵活等特点,成为了微时代人们学习的重要资源。类“微课”概念的提出及应用最早可追溯至1993年,美国北爱荷华大学的有机化学教授LeRoy A.McGrew提出了60秒有机化学课程的说法[1]。而现在真正意义上的“微课”概念最早是由美国新墨西哥州圣胡安学院的高级教学设计师、学院在线服务经理戴维·彭罗斯(David Penrose)于2008年提出的,他称之“知识脉冲”。Penrose还系统提出了微课程的设计和制作步骤[2]。(二)微课的发展与在医学教育领域的应用。微课具有篇幅短小、主题鲜明、易于网络化交流的特点,很适于临床医学这类实践操作性要求高的学科发展需要,因此日益受到医学教育家们的关注[3]。有学者将微课运用于诊断学、人体解剖学人、体形态学、内科学、外科学等[4],在护理领域,微课也开始在护理专业英语、护理管理学、妇产科护理学等[5]学科中开始运用于教学。1.微课的优势。学习不受时空限制:3G、4G技术的发展,使信息接收终端移动化,随着物联网的逐步建设,各种小巧人工智能产品成为信息接收终端,微课作为知识的载体,以其微小独立的知识内容以视频的方式成为传播最迅速快捷的课程形式,学生走到哪里,就可以学到哪里满足学生利用“碎片化”的需要:由于微课的内容凝练,重点突出,学习时间短,学生能够利用自己的零碎时间进行学习,使“碎片化”自主学习成为可能。满足学习及反复学习的需要:由于微课以视频方式呈现,关注的也是某一个知识难点或要点,教师往往通过精心的设计,使视频生动化,学习趣味化,学生可以反复观看视频从而达到巩固知识的目的,比起传统课堂中一闪而过的讲解则会使知识学习更稳固。微课与翻转课堂相结合,更体现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精神:教师在上课前将知识要点录制成微课让学生提前学习,等到正式上课时,则将更多的时间交由学生讨论,教师辅助解答疑问,实现知识掌握与个人探索发掘两不误的教学模式,启发学生的创新思维。2016年5月,本课题组对西南医科大学2014级本科学生177名进行了“外科护理学微课视频需求调查问卷及评分表”的问卷调查,收回有效问卷166份。其中,男生58人(34.9%),女生108人(65.1%),年龄(20.)岁。在“若在教学过程中使用微课视频你持何态度”项目中,非常期待和比较期待学生群体分别为10.2%及65.7%,累计百分百为75.9%;本次问卷调查,医学生群体对于“图文并茂,形式活泼”“制作精良,技术含量高”“表达方法有创意的视频”特点的微课视频认可接受度最高,但是对于微课视频使用效果的不确定性在调查问卷得分中体现明显,说明目前的微课视频仍存在较多问题。2.微课开发及应用存在的问题。微课是传统课程的分割,缺系学科体系的整体性和系统性。因此,微课并不能完全替代传统课程,而仅能成为传统教学的一种补充或升华。微课是多媒体教学技术在网络信息时代深化发展的新成果,短小精悍针对性强,便于满足公众“知识快餐化”和“资源迅速分享”的要求,因此对内容编排和制作者的拍摄剪辑水平都提出了新的挑战。但目前许多学科的微课视频存在诸多不足[6],如大多微课视频为课堂录像的直接切片,教学目标不清晰,教学内容不生动,PPT制作不精细,视频清昕度不高,视频画面中的字幕体现少,难以使学习者保持注意力达到微课教学的效果。因此,开发能适应当前发展需要的制作水平高的微课视频是医学教育工作者努力的方向。二、与医院健康教育相适应的血管外科微课视频开发开发与医院健康教育相适应的血管外科微课视频是立足于医学课程改革的大趋势:近年来,动脉硬化导致的心脑血管疾病成为死亡的首要因素,血管外科学发展迅速,内容扩充,然而相应本科外科课时却遭缩减,对教师和学生都提出了挑战,作为血管外科学课程中的“健康教育”内容成为学生的自学内容。健康教育,又称为健康宣教,是医护人员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其能促进人们健康,减轻患者的心理压力、预防疾病、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然而由于学时的限制,外科学临床课程在课堂中更多的关注如临床表现、手术方法等主要内容,而疾病相关的健康教育常无法涉及,或者只是简单的一言带过,虽然在课堂上言明是自学内容,但是由于没有提供更多的学习材料,“自学健康教育”这一学习任务,变得空泛。这使得许多临床及护理本科生在临床实践中缺乏健康教育的知识与技能。例如在下肢深静脉血栓病人护理中,对病人要抗凝药物使用健康教育,“为什么要抗凝,抗凝药物的选用,多久时间来医院做凝血功能检查,其用药后的不良反应有哪些”。医生、护士都在做健康宣教,有时二者之间的说法无法统一,健康教育时无法传达统一准确健康教育的知识、技能目标,有时反而会被病人及家属问得无言以对,使病人的信任度和满意度下降。另外,目前我国的健康教育大多采用口述健康教育模式,表达方式单一,因患者的年龄、文化程度、社会背景等不同,其对健康教育的接受能力和认知程度都有较大的差异。医护人员在健康教育过程中,经常花费大量的时间反复多次向患者讲解和宣教,却得不到良好的效果。而且有些患者是来自全国各地,在口头宣教的过程中,常会因一些语言的差异听不明白或理解错误,往往不能正确或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工作,会反复询问、验证,增加了临床医护人员重复讲解的负担,同时也影响治疗的近、远期效果[7]。有研究者将视频健康教育运用于临床护理中,发现视频健康教育比传统的健康教育,更能提高患者及家属对疾病的认知、对康复知识的掌握,提升患者满意度[8]。三、意义因此,制作与开发与医院健康教育相适应的血管外科微课视频,可以为临床医学生自学提供便利的移动的,可利用碎片时间学习健康教育的微课视频资源,让临床医学生能够掌握健康教育的方法技巧和知识技能,为传统的课堂教学提供补充。同时,开发与医院健康教育相应的血管外科微课视频不仅使医学生受益,更可以通过微信平台,将视频作品上传至医院相关科室的微信平台对病人与家属开放,做好住院病人的健康教育,使医院中的患者也能通过视频学习康复知识,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改善医患关系,提高病人满意度。[参考文献][1]LeRoy A.McGrew.A 60- Second Course in Organic Chemistry[J].Journal of Chemical Education,1993(7):543- 544.[2]Shieh D.These Lectures are gone in 60 seconds[J].Chronicle of Higher Education,2009(26):1- 13.[3]寻尚同,孔大军.基于视觉文化思考的医学微课视频设计与制作[J].济宁医学院学报,2013,36(4):278- 280.[4]钱 红,黄民江,刘理静.微课结合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在诊断学教学中的初步探索[J].医学理论与实践,2015,28(12):1674- 1675,1680.[5]杨 慧,徐慕娟,朱正刚.基于微信与微课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践研究“以护理管理学课程”为例[J].中国教育技术装备,2015,32(12):53- 55.[6]陈智敏,吕巾娇,刘美凤.我国高校教师微课教学设计现状研究——课件大赛295个微课作品的分析[J].现代教育技术,2014,24(8):20- 27.[7]杨金旭,徐 琳,鲁 艺,等.音视频在神经内科病人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研究,2014,28(33):4175- 4176.[8]沈丽娟,韩 慧,钱建峰,等.视频信息技术在脑卒中患者健康教育中的应用[J].护理与康复,2015,14(1):10- 12.

文章来源:《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网址: http://www.xxgwkzz.cn/qikandaodu/2020/0713/384.html



上一篇:微信平台辅助PBL教学模式在血管外科临床见习中
下一篇:献给白衣天使的战旗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投稿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版面费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论文发表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