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稿指南
一、稿件要求: 1、稿件内容应该是与某一计算机类具体产品紧密相关的新闻评论、购买体验、性能详析等文章。要求稿件论点中立,论述详实,能够对读者的购买起到指导作用。文章体裁不限,字数不限。 2、稿件建议采用纯文本格式(*.txt)。如果是文本文件,请注明插图位置。插图应清晰可辨,可保存为*.jpg、*.gif格式。如使用word等编辑的文本,建议不要将图片直接嵌在word文件中,而将插图另存,并注明插图位置。 3、如果用电子邮件投稿,最好压缩后发送。 4、请使用中文的标点符号。例如句号为。而不是.。 5、来稿请注明作者署名(真实姓名、笔名)、详细地址、邮编、联系电话、E-mail地址等,以便联系。 6、我们保留对稿件的增删权。 7、我们对有一稿多投、剽窃或抄袭行为者,将保留追究由此引起的法律、经济责任的权利。 二、投稿方式: 1、 请使用电子邮件方式投递稿件。 2、 编译的稿件,请注明出处并附带原文。 3、 请按稿件内容投递到相关编辑信箱 三、稿件著作权: 1、 投稿人保证其向我方所投之作品是其本人或与他人合作创作之成果,或对所投作品拥有合法的著作权,无第三人对其作品提出可成立之权利主张。 2、 投稿人保证向我方所投之稿件,尚未在任何媒体上发表。 3、 投稿人保证其作品不含有违反宪法、法律及损害社会公共利益之内容。 4、 投稿人向我方所投之作品不得同时向第三方投送,即不允许一稿多投。若投稿人有违反该款约定的行为,则我方有权不向投稿人支付报酬。但我方在收到投稿人所投作品10日内未作出采用通知的除外。 5、 投稿人授予我方享有作品专有使用权的方式包括但不限于:通过网络向公众传播、复制、摘编、表演、播放、展览、发行、摄制电影、电视、录像制品、录制录音制品、制作数字化制品、改编、翻译、注释、编辑,以及出版、许可其他媒体、网站及单位转载、摘编、播放、录制、翻译、注释、编辑、改编、摄制。 6、 投稿人委托我方声明,未经我方许可,任何网站、媒体、组织不得转载、摘编其作品。

风药活血理论在心系疾病中应用的研究进展(3)

来源: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在线投稿】 栏目:期刊导读 时间:2021-02-01 13:08
作者:网站采编
关键词:
摘要:[8] 孙响波,梁晓东,唐迎雪.浅析平肝熄风药的活血作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8):531-533. [9] 张磊.风类药物的理论与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3-5. [10] 李云

[8] 孙响波,梁晓东,唐迎雪.浅析平肝熄风药的活血作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8):531-533.

[9] 张磊.风类药物的理论与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3-5.

[10] 李云霞,高春华,沙明.中药羌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1):22.

[11] 杨雪卿,王显.风药在心脉病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2):638-640.

[12] 刘签兴,李晓洁.李士懋平脉辨治高血压经验[J].中医学报,2013,28(8):1-5.

[13] 李正欢.天麻钩藤饮加风药治疗高血压大鼠的风药增效性研究[D].成都: 四川医科大学,2015.

[14] 周燕, 李正欢, 廖慧玲. 天麻钩藤饮加风药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风药增效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3):26-29.

[15] 黄淑芬.试论治血先治风[J].中医杂志,1997,38(1):9.

[16] 林超岱.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3):172.

[17] 王显,胡大一,沙鸥.中医络风内动证血管内超声的病变特征[J].心脏杂志,2009,21(1):88-91.

[18] 陆萍,董耀荣.董耀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7):2706-2707.

[19] 杨雪卿,李雪峰,王显,等.络风宁2 号及其拆方对心肾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3,54(23):2024-2027.

[20] 杨雪卿,李雪峰,王显,等.络风宁2 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5):510-512.

0 引言经曰:“风为百病之长;风为百病之始;风性善行而数变”,充分阐述了“风”是诸多疾病发生发展的重基础。张元素根据药类法象理论提出“风升生”一类药物,指的就是风药,并载防风、羌活、升麻、柴胡、葛根、细辛、独活等20 味[1]。《医宗必读·真中风》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该理论深受历代医家推崇,明确了治风与治血的关系。风药治血,已在临床上应用非常广泛,本文就其在心血管疾病中应用研究进行总结、探讨和研究展望,以期裨益临床。1 风药活血理论研究1.1 风药起源及特性李东垣首次提出“风药”,《兰室秘藏·头痛门》曰:“味之薄者,诸风药是也,此助春夏之升浮者也”、“如脉弦者,是风动之证,以风药通之。”并在《脾胃论·脾胃胜衰论》中言:“诸风药升发阳气,以滋肝胆之用,是令阳气生”。《医学启源·用药备旨》将药物分为五类:“风升生、热浮长、湿化成、燥降收、寒沉藏”。后历代医家对风药的特性进行了论述,如徐灵胎在《神农本草经百种录》中亦言:“风药之质轻而气盛者,皆属风药,以风即天地之气也。”可知,风药具有祛风(内、外风邪)、升清、通阳、发散、通行等特性的通达人体上下表里,透达五脏六腑经络内外,通而不滞,助行气血的一类药物,如常用风药有荆芥、防风、羌活、独活、辛夷花、苍耳子、桑叶、菊花、薄荷、牛蒡子、柴胡、升麻、天麻、蝉蜕、僵蚕、全蝎等 中医对心血管病的认识历代医家认识心系疾病已久,归属中医“胸痹”范畴。如《素问·痹论篇》曰:“风寒湿三气杂至,合而为痹”“脉痹不已,复感于邪,内舍于心”“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诸病源候论·心痛病诸候》曰:“心痛者,风冷气乘于心也”。表明风邪客于心,脉络瘀滞,脉痹不通,不通则痛。因风为百病之长,多兼夹他邪犯心致胸痹心痛,如《太平圣惠方·治卒心痛诸方》谓:“夫卒心痛者,由脏腑虚弱,风邪冷热之气,客于手少阴之络”。心阳不振,不能温煦血脉,血行停滞,阻遏心阳之气,久则阳气变动而化风,外风引动内风,客心脉不通,心痹则痛,《临证指南医案》言:“内风乃身中阳气之变动”。《诸病源候论》曰:“风惊悸者,由体虚,心气不足,心之府为风邪所乘……风邪搏于心,则惊不自安,惊不已则悸动不定”,此乃胸痹病日久不愈,精血虚于里,卫气弱于外,腠理失固,风邪乘虚而入心络,风邪诱发心衰[2] 风药活血理论基础《医宗必读·真中风》云:“治风先治血,血行风自灭”,启示了祛风与活血两类治法的关系密切,风药具有升、散、行、动等多种特性,善于宣畅气机,通利血脉,推动气血津液运行。如《本草纲目》谓:“川芎破宿血;白芷破宿血”;桂枝“温中行血”(《本草再新》);(《本革汇言》)谓羌活辛:“通畅血脉,攻彻邪气”;天麻“条达血脉”(《药品化义》)等。尤以虫类药走窜见长,直达瘀血,擅疏通经络,所谓:“飞者升,走者降,血无凝著,气可宣通”,功能行气散结及活血化瘀,且能祛风止痉而入络搜风[3]。正如《温病条辨》言:“以食血之虫,飞者走络中气分,走者走络中血分,可谓无微不入,无坚不破。”常见虫药如蝉蜕、僵蚕、全蝎、地龙、乌梢蛇等 风药活血现代药理学研究对于风药活血理论,诸多医家已从现代药理学研究中得到了验证,张鹏等[4]对羌活药理学研究发现有镇痛、抗炎、抗心肌缺血、抗血小板聚集、抗心律失常等作用;张泽庆等[5]对防风进行成分提取发现正丁醇萃取物能明显延长小鼠的凝血时间和出血时间,提示防风可抑制凝血因子、血小板和毛细血管的功能,具有明显的抗凝功能。对于熄风药,如任德成等[6]研究天麻,发现其除能降压、改善微循环和抑制血小板聚集之外,还可使多种实验动物心率减慢、心肌收缩力增强、冠脉血流量增加,具有显著地抗心肌缺血作用。虫类药蜈蚣[7]有效成分能显著提高心肌缺血大鼠SOD,NO 活性,明显降低LDH,MDA 含量,超微结构显示心肌细胞损害明显减轻。结合现代药理学研究[8-11],多数风药有抗血小板聚集、抑制血栓形成、抗炎镇痛、扩张血管、降低血脂、改善微循环等功效。从多途径多环节防治心血管病证的发病发展。2 风药活血理论在常见心系疾病中的应用研究2.1 高血压病《素问·太阴阳明论》曰“伤于风者,上先受之”“故犯贼风虚邪者,阳先受之”;汪昂《医方集解》言“高巅之上,唯风药可到也”。风为阳邪,主动,善行而数变,易袭阳位。头为诸阳之会,位居高巅,风邪易袭上脑而至眩晕。国医大师李士懋擅用风药治高血压病,常在方中配入虫类药(全蝎、蜈蚣)直走巅顶,达瘀血,通经络,祛邪利窍[12]。李正欢[13]对天麻钩藤饮加风药(羌活,川芎)治疗高血压病进行研究发现,在配伍风药的作用下,能有效控制心肌肥大,抑制心室重构;对患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的发生发展有很好的防治作用。周燕等[14]研究天麻钩藤饮加风药治疗高血压病的机制及疗效,发现天麻钩藤饮加风药实验组疗效最显著,天麻钩藤饮实验组次之,对不同级高血压亦有明显降压效果,极大可能的改善患者生活质量 冠心病及心绞痛《素问·五常政大论》曰:“风行于地……心痛胃脘痛,厥逆膈不通”,《诸病源候论》言:“夫心痛,多是风邪痰饮,乘心之经络,邪搏于正气,交结而痛也”。风邪乘心,直达心脉,心络挛急,痹阻不通,而诱发冠状动脉痹痛、心绞痛。黄淑芬教授[15]对运用活血化瘀法治疗冠心病心绞痛不佳患者,多以风药为主,如桂枝、柴胡、防风、葛根、羌活等,用以辛温通阳、宣痹祛风为法,临床疗效显著,每获良效。吴以岭教授治疗心绞痛以心络胶囊加入虫类风药为处方,心功能改善显著[16]。在冠心病的防治策略中,益气活血为基础,强调使用风药,增加冠状动脉血流量,以调整心肌缺血,尤其治疗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疗效显著[17]。董耀荣[18]老师多采用柴胡、枳壳等疏肝理气,虫类药全蝎、蜈蚣等活血通络,辅以养心安神药治疗,临床颇获良?心力衰竭《素问·痹论篇》曰:“心胀者,烦心短气,卧不安”“心痹者,脉不通,烦则心下鼓,暴上气而喘”。《素问·逆调论》曰:“夫不得卧,卧则喘者,是水气客也”。《素问·平人气象论》云:“颈脉动,喘疾咳,曰水”,可见左、右心衰竭心悸、呼吸困难、端坐呼吸、颈静脉征、水肿等症。多以胸痹心痛日久不愈,腠理脏腑虚弱,邪易侵袭,变化无常,这与风药“善行而数变”特点相符。王显教授认为“络风内动”是胸痹病日久不愈感邪而发病的基础,并创立了“络风内动”学说,进而创新性思考和探究心力衰竭的病因病机,针对性创制了络风宁2 号方,已通过大量临床及实验研究证实络风宁2 号方对心力衰竭有显著疗效[19-20]。3 结语查阅文献了解风药(理论、药理及临床应用)研究硕果累累,风药功效在现代药理研究中及临床应用已逐步得到论证,其中以风药活血理论可在心系疾病中发挥特有的临床疗效,老一辈医家前辈临床应用经验颇多。但因风药特性及临床应用指征仍需完善,以及风药味薄气厚、辛散走窜、轻清升浮,使用不当易损气伤血,从而减少了其使用范围及重视度。加之心系疾病的急危特点及目前所处的医患关系环境,对年轻一辈医生临床应用更是拘谨,大多仍停于祛内外风邪范畴,这将大大降低了风药在临床各疾病中的应用价值,对于心系疾病更是如此,甚则惋惜。因此,完善风药系统性理论规范和临床应用指征极其必要,结合药理研究及应用现代生物学检测技术和循证医学方法等多方面,引入数据挖掘技术(因子分析、主成分析、关联运算、聚类分析等)多元统计分析,探讨风药特性及药物配伍之间的特点。这将极大的扩展风药临床应用价值,对临床工作者在药物选方配伍上无疑提供了新思路、高疗效。再结合中医药在慢性疾病中的独特防治优势,能够为病友带来更好的病情预防、治病疗效及愈后满意指数,值得深究并临床广泛应用。参考文献[1] 郑洪新. 张元素医学全书[M]. 北京: 中国中医药出版社,2006:51-52.[2] 杨雪卿,王显.风药在心脉病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2):638-640.[3] 罗再琼,黄淑芬,王明杰.论风药的活血作用及特点[J].中医杂志,2000,41(8):454.[4] 张鹏,杨秀伟.羌活化学成分的进一步研究[J].中国中药杂志,2008,33(24):2918.[5] 张泽庆,田应娟,张静. 防风多糖的抗氧化活性研究[J].中药材,2008(2):268.[6] 任德成.天麻的药理研究及辨证用药[J].江西中医学 院学报,2006,10(3):142.[7] 司秋菊,王亚利,王鑫国.蜈蚣有效成分抗心肌缺血作用研究[J].河北中医药学报,2001,16(2):1.[8] 孙响波,梁晓东,唐迎雪.浅析平肝熄风药的活血作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3,32(8):531-533.[9] 张磊.风类药物的理论与应用[J].山东中医杂志,2016,35(1):3-5.[10] 李云霞,高春华,沙明.中药羌活化学成分及药理作用研究进展[J]. 辽宁中医学院学报,2004,6(1):22.[11] 杨雪卿,王显.风药在心脉病证中应用的研究进展[J].中华中医药杂志,2018,33(02):638-640.[12] 刘签兴,李晓洁.李士懋平脉辨治高血压经验[J].中医学报,2013,28(8):1-5.[13] 李正欢.天麻钩藤饮加风药治疗高血压大鼠的风药增效性研究[D].成都: 四川医科大学,2015.[14] 周燕, 李正欢, 廖慧玲. 天麻钩藤饮加风药治疗高血压(肝阳上亢证)大鼠风药增效性研究[J].亚太传统医药,2018,14(03):26-29.[15] 黄淑芬.试论治血先治风[J].中医杂志,1997,38(1):9.[16] 林超岱.中药通心络胶囊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的研究[J].中国中医药科技,1998,5(3):172.[17] 王显,胡大一,沙鸥.中医络风内动证血管内超声的病变特征[J].心脏杂志,2009,21(1):88-91.[18] 陆萍,董耀荣.董耀荣治疗冠心病心绞痛经验[J].中西医结合心脑血管病杂志,2019,17(17):2706-2707.[19] 杨雪卿,李雪峰,王显,等.络风宁2 号及其拆方对心肾综合征患者生存质量的影响[J].中医杂志,2013,54(23):2024-2027.[20] 杨雪卿,李雪峰,王显,等.络风宁2 号对心力衰竭大鼠心功能的影响[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3,5(5):510-512.

文章来源:《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 网址: http://www.xxgwkzz.cn/qikandaodu/2021/0201/560.html



上一篇:急性心肌梗死患者PCI术后二级预防现状及心血管
下一篇:心血管专科护士的培养与实践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投稿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编辑部|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版面费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论文发表 |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最新目录
Copyright © 2018 《心血管外科杂志(电子版)》杂志社 版权所有
投稿电话: 投稿邮箱: